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» 学院新闻

科技与人文大讲堂:周险峰教授诠释立德树人与知识学习的域外视角


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,进一步增强学生学术创新意识,开拓学术视野,提高学术素养,10月18日下午,我校“科技与人文大讲堂”在立志楼B5-2报告厅精彩开讲。本次活动由教务处主办,911精产区一区一区三区承办,主题为“立德树人与知识学习的域外视角“,由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、教育部首批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、全国教育科学规化项目评审专家周险峰教授主讲。讲座由911精产区一区一区三区院长谭千保主持,教务处、911精产区一区一区三区相关负责人、911精产区一区一区三区师生参加本次讲座。

▲911精产区一区一区三区院长谭千保主持

周险峰教授首先从词源及概念演变史的角度,对立德树人中“德”的含义进行了深入解读,他指出,立德树人的“德”原初的意思是指遵循本心,顺乎自然。只是随着儒家道德教育观成为主流后,德的含义日益从遵从本性、顺乎自然转向外在的他律,个体精神自由由此日益委顿。从本源来说,“德”与其说是一种符合某种社会要求的品质,不如说是一种个体的自在精神的状态。立德树人的真正本意或境界是:顺应人的本性,培养自主自在的主体。

针对当前立德树人的现状,周险峰教授进而回答了何以立不起德、何以树不起人的原因。在他看来,从理论上看,学校道德教育日益成为霸权话语,这种霸权话语要求道德教育成为一种单向性的价值灌输;从现实看,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带有很强的应试教育的目的,也就是服务于知识教学的最终效率,因此,知识学习成为青少年的主要生活方式,知识学习也独霸了学生学校生活的一切,学校道德教育呈现出一种约束的、服从的、说教的、接受的现实样态,没有针对学生的生活需要、学生的生活方式,乃至学生的认知方式,学生的学校生活呈现出强烈的功利性、授受性、竞争性、单调性特点,个体压迫感浓重,甚至屡屡产生极端的暴力事件。

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,周险峰教授认为,当前知识教育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,实施课堂革命势在必行。周险峰教授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比较了中外知识教育方式的差异,深刻指出,知识教育应该更自由点(少些不必要的所谓纪律约束)、民主点(从根本改善师生的教学关系)、生活化点(知识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)、活动化点(知识呈现方式更生动多样)、多给学生点希望(教学情感投入更多)、过程化点(知识学习评价多元)、满足需要多点(更加注重全面发展)。

除了从知识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外,周险峰教授进一步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分析引向社会,也就是说,立德树人取决于家长、教师及社会深层的价值观的变革。对教师而言,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,提高教育艺术;对家长而言,应该关注孩子的成人而不仅仅是考学;从社会大众而言,减少功利心态,树立职业平等的价值观念十分必要,而这与社会道德信仰整体提升根本相关。

▲“科技与人文大讲堂”:周险峰教授精彩讲述

谭千保对本次讲座做总结发言,他指出周险峰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,观点鲜明,见解独到,示例翔实,对我校师生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他同时也期待同学们在学习中更加活泼,更加具有求学精神,改变平淡的学习状态,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起来。

▲学生向周险峰教授提问

讲座后,周险峰教授还跟同学们就劳动教育、教育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,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,在座师生都表示获益匪浅。


新闻链接:

周险峰,湖南科技大学教学评建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,教育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,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(2016-2017年),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及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。教育部首批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、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、湖南省教育科学决策咨询委员会秘书长、湖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家、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、湖南省教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、湖南省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。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,省部级课题10余项,出版专著5部,在《教育研究》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。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、二等奖等奖项与荣誉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史、思想政治教育、教师教育及农村教育等。


文/吴东晓、廖利芬

图/吴涵

一审/陆明丽

二审/张进良

三审/谭千保

TOP